聊斋志异
allen 2005-03-05 293 0 0 0 0
【原文】
 
汤公名聘,辛丑进士。抱病弥留,忽觉下部热气,渐升而上。至股则足死,至腹则股又死。至心,心之死最难。凡自童稚以及琐屑久忘之事,都随心血来,一一潮过。如一善,则心中清净宁帖;一恶,则懊 烦燥,似油沸鼎中,其难堪之状,口不能肖似之。犹忆七八岁时,曾探雀雏而毙之,只此一事,心头热血潮涌,食顷方过。直待平生所为,一一潮尽,乃觉热气缕缕然,穿喉入脑,自顶颠出,腾上如炊,逾数十刻期,魂乃离窍,忘躯壳矣。
 
而渺渺无归,漂泊郊路间。一巨人来,高几盈寻,掇拾之,纳诸袖中。入袖,则叠肩压股,其人甚夥,薅恼闷气,殆不可过。公顿思惟佛能解厄,因宣佛号,才三四声,飘堕袖外。巨人复纳之,三纳三堕,巨人乃去之。公独立徬徨,未知何往之善。忆佛在西土,乃遂西。无何,见路侧一僧趺坐,趋拜问途。僧曰:“凡士子生死录,文昌及孔圣司之,必两处销名,乃可他适。”公问其居,僧示以途,奔赴。
 
无几,至圣庙,见宣圣南面坐,拜祷如前。宣圣言:“名籍之落,仍得帝君。”因指以路。公又趋之,见一殿阁,如王者居。俯身入,果有神人,如世所传帝君像,伏祝之。帝君检名曰:“汝心诚正,宜复有生理。但皮囊腐矣,非菩萨莫能为力。”因指示令急往,公从其教。俄见茂林修竹,殿宇华好。入,见螺髻庄严,金容满月,瓶浸杨柳,翠碧垂烟。公肃然稽首,拜述帝君言,菩萨难之。公哀祷不已。傍有尊者白言:“菩萨施大法力,撮土可以为肉,折柳可以为骨。”菩萨即如所请,手断柳枝,倾瓶中水,合净土为泥,拍附公体。使童子携送灵所,推而合之。棺中呻动,家人骇集。扶而出之,霍然病已。计气绝已断七矣。
 
【翻译】
 
汤公的名字叫汤聘,是辛丑年间的进士。他身患重病处在弥留之际的时候,忽然觉得身体下部有股热气,渐渐往上升。升到大腿处,小腿就死去;升到腹部,大腿又死去。升到心窝处,心却最难以死去。于是童年时代的往事以及许多细小琐碎早已遗忘的事情,都随着心血涌来,像潮水般在心头一一浮过。每回忆起一件善行,就觉得心中清净平和;想起一件恶行,心中顿觉懊悔烦躁,就如同放在油锅里煎炸一般,那痛苦滋味,真是无法用语言表达。想到七八岁时,他曾探鸟巢掏出幼雏杀死取乐,只是这一件事,就使他心中的热血像潮水一般翻涌,大约有一顿饭的工夫才慢慢地平静下来。直到平生所作所为,一一如潮水掠过他的心头,才觉得那股热气一缕一缕地穿过喉咙,直入脑部,又从头顶冒出,就像炊烟一样向上升腾,大约过了一个多时辰,魂灵才脱离身体飘然而去,忘掉了躯壳。
 
那魂灵飘飘荡荡,无依无归,在城外的路上漂泊。这时,一个巨人走过来,足有几丈高,他拾起汤聘的魂灵,放在袖子里。魂灵一进入袖筒,发现里面人已很多,肩腿相压,空气污浊,令人憋闷不堪,实在无法忍受。汤聘忽然想起只有佛祖可以解救危难,就祷念起“阿弥陀佛”来,才念了三四声,魂灵就飘出了巨人的袖筒,掉在地上。巨人马上把他拣了回来,这样巨人拣回他三次,他从袖中又掉落三次,最后巨人终于走了。汤聘的魂灵孤零零地呆在那里,不知该往哪里去才好。想到佛祖在西土,于是就向西方走去。不多时,看见路旁有一个和尚在打坐,他就向前施礼问路。和尚说:“凡是读书人的生死簿,都由管功名的文昌帝君和管教化的孔圣人二位掌管,你必须先到他们那里一一注销了名字,才能离开阴间到别处去。”汤聘又问文昌帝君和孔圣人的居处,和尚一一告诉了他,汤聘于是朝和尚指示的方向奔去。
 
不一会儿,汤聘来到孔圣庙,见孔子面朝南端坐在那里,于是他像活着时一样跪拜施礼。孔子说:“生死名册的变更,仍然归文昌帝君掌管。”于是指给他去找文昌帝君的路。汤聘又急忙向前赶去,见有一座殿阁,像帝王的宫殿一样雄伟壮丽。他低头弯腰恭恭敬敬地进去,果然里面有位神人,长相与世间所见过的文昌帝君像一模一样,汤聘跪伏在地,虔诚地祈祷。文昌帝君知道汤聘的来意,一边翻检名册一边说:“你为人诚实,品格端正,理应生还人间。但是你的躯体已经腐烂了,除了观音菩萨,谁也无能为力。”于是又指给他一条路,让他急速去见观音菩萨,汤聘听命前往。他走着走着,忽然看见一片繁茂的树木和竹林,掩映着一座华丽的殿宇。进去一看,只见观音菩萨梳着田螺形的发髻,神态端庄,金色的面容如满月般美丽,座前的宝瓶内插着杨树枝条,依依低垂,葱翠如烟。汤聘恭恭敬敬地叩拜,叙述了文昌帝君的那番话,观音菩萨表示很为难。汤聘不住地哀恳。旁边有位罗汉说道:“菩萨可以施展大法力,撮土可以当肉,折柳枝可以做骨头。”观音菩萨就答应这位罗汉的求情,亲手折下柳枝,倒出宝瓶中的水,和上净土成为泥,把柳枝和泥都拍附在汤聘的身上。让仙童把他送回停放灵柩的地方,把灵魂推到躯壳上合到一起。这时,汤聘的棺材内发出呻吟和翻身的声音,汤聘的家人都十分惊骇地聚集到棺前。大家打开棺木扶他出来,汤公已霍然痊愈。算来汤公气绝已经七七四十九天了。
 
【点评】
 
汤聘死而复生的事迹“累见他书”。据清代《聊斋志异》评论家冯镇峦引述《丹桂籍注》的记载是这样的:“顺治十一年甲午,溧水汤聘就试省城,病剧而逝,觉魂自顶出,思求观音指引。大士令诣宣圣,继谒文昌,注名禄籍:查某年月日,汤某买舟诣如皋,舟人少女美,欲就,汤正色拒之,当前程远大。亟令还魂。告之曰:汝见色不淫,故来相救。至辛丑中进士。”可见本篇小说是参考袭用当时的有关记载成文的。汤公在阴间的经历,无论是赏善罚淫的主旨,还是对儒释道教主的拜谒,都为《丹桂籍注》所原有,比较有创造性的是汤公濒死的经历。其细腻的描写可能完全出自于想象,也可能是颇具医学常识及实践经验的蒲松龄采集民间相关传说的结果。

Tag: 古典小说 古典文学
欢迎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名字
您的邮箱
您的站点
验证:   60 + 9 =

【选择设置(可以不操作)】
内容样式
返回首页     ·   返回[聊斋志异]   ·   返回顶部  
节点 : 聊斋志异
最新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