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于七之乱,杀人如麻。乡民李化龙,自山中窜归。值大兵宵进,恐罹炎昆之祸,急无所匿,僵卧于死人之丛,诈作尸。兵过既尽,未敢遽出。忽见阙头断臂之尸,起立如林。内一尸断首犹连肩上,口中作语曰:“野狗子来,奈何?”群尸参差而应曰:“奈何!”俄顷,蹶然尽倒,遂寂无声。李方惊颤欲起,有一物来,兽首人身,伏啮人首,遍吸其脑。李惧,匿首尸下。物来拨李肩,欲得李首。李力伏,俾不可得。物乃推覆尸而移之,首见。李大惧,手索腰下,得巨石如碗,握之。物俯身欲龁,李骤起,大呼,击其首,中嘴。物嗥如鸱,掩口负痛而奔,吐血道上。就视之,于血中得二齿,中曲而端锐,长四寸馀。怀归以示人,皆不知其何物也。
【翻译】
平定于七之乱时,杀人如麻。乡民李化龙从山里躲避归来,正好碰上官兵夜里行军,他害怕官兵乱杀无辜,急乱当中找不到地方可以躲藏,就直挺挺地躺在死人堆里,诈作死尸。官兵的队伍过去以后,他也没敢贸然出来。他忽然看见一些缺头断臂的尸体纷纷站立起来,好像一片树林似的。其中一个尸身上断了的头还连在肩上,口中说道:“野狗子要来了,怎么办?”其他尸体都参差不齐地应声说道:“怎么办?”一会儿,他们忽然又都仆倒在地上,于是便寂静无声了。李化龙正惊慌颤抖地想起身逃走,有一个怪物就来了,那怪物长着野兽的脑袋,人的身子,趴在那里啃人头,一个接一个地吸尽人的脑浆。李化龙非常害怕,就把头藏在尸首下面。这怪物来到李化龙的跟前,拨弄着他的肩背,想找到他的脑袋。李化龙使劲往尸首下面钻,让它不能找到自己的头。怪物于是推开覆盖在上面的尸体,李化龙的头便露了出来。李化龙害怕极了,手在腰下摸索着找到了一块大石头,有碗那么大,把它握在手里。怪物伏下身来刚准备啃咬李化龙的脑袋,李化龙突然跳起身来,大声呼叫着,用石头猛击怪物的头部,打中了怪物的嘴。怪物像猫头鹰似地号叫了起来,捂着嘴带着痛逃走了,把血吐在了大路上。李化龙就近去察看,从血中捡到了两颗牙齿,牙齿中间弯,两头尖锐,有四寸多长。李化龙把它放在怀中带回去给大家看,都不知道是什么怪物。
【点评】
从表面上看,本篇是典型的志怪作品。篇中写乡民李化龙所见的“野狗子”,长着“兽首人身”,叫的声音像猫头鹰,饮食怪异,专门吃死尸的头,“伏啮人首,遍吸其脑”。他偶然用石头打下它的牙齿,“中曲而端锐,长四寸馀”,“怀归以示人,皆不知其何物”。
但仔细加以分析,就会发现,这是一篇曲折反映于七之乱时统治阶级乱杀无辜的极具批判性的作品。作品一开始就是八个字:“于七之乱,杀人如麻。”这八个字沉重地交代了时代背景。接下来故事的具体时间是:“值大兵宵进,恐罹炎昆之祸,急无所匿,僵卧于死人之丛,诈作尸。”李化龙周围是“阙头断臂之尸,起立如林”。那个所谓“野狗子”就是在这种恐怖惨烈的环境下出没的。可以说,没有“杀人如麻”这个典型时代典型环境,就没有这种“伏啮人首,遍吸其脑”的怪兽的出现。《聊斋志异》中反映于七之乱的作品还有第九卷的《公孙九娘》,假如交互阅读,所得印象大概会更清晰、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