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分类:国风·郑风
子惠思我,褰裳涉溱。子不我思,岂无他人?狂童之狂也且!
子惠思我,褰裳涉洧。子不我思,岂无他士?狂童之狂也且!
子惠思我,褰裳涉洧。子不我思,岂无他士?狂童之狂也且!
【注释】
惠:宠爱,恩爱。
褰〔qiān〕:提起,揭起。
溱〔zhēn〕:郑国水名,源出河南密县东北。
我思:倒装结构,即“思我”。
狂童:轻狂顽劣的少年。
也且〔jū〕:语气助词,表感叹。
洧〔wěi〕:郑国水名,源出河南登封阳城山,东南流与溱水合。
【翻译】
你若宠爱思念我,就提起下衣渡过溱河。你若不思念我,难道没有其他的人?轻狂顽劣的少年啊!你若宠爱思念我,就提起下衣渡过洧河。你若不思念我,难道没有别的男子?轻狂顽劣的少年啊!
惠:宠爱,恩爱。
褰〔qiān〕:提起,揭起。
溱〔zhēn〕:郑国水名,源出河南密县东北。
我思:倒装结构,即“思我”。
狂童:轻狂顽劣的少年。
也且〔jū〕:语气助词,表感叹。
洧〔wěi〕:郑国水名,源出河南登封阳城山,东南流与溱水合。
【翻译】
你若宠爱思念我,就提起下衣渡过溱河。你若不思念我,难道没有其他的人?轻狂顽劣的少年啊!你若宠爱思念我,就提起下衣渡过洧河。你若不思念我,难道没有别的男子?轻狂顽劣的少年啊!
【解读】
《褰裳》这首短诗的主旨,从字面意思来看,很像是一位女子因恋人不来看望她而生出嗔怨之心,这也是大多数现代学者持有的观点。《毛诗序》解诗则一贯与历史、政治关联起来,认为这首诗写的是“狂童恣行,国人思大国之正己也”,即是说郑国公子突僭越礼法和太子忽争位,国人希望得到大国公正的裁决。在这种观点下,本诗中所写的内容又变为郑国与“大国”的关系,可以说这也是一种别有意趣的解读。
本诗共分二章,每章五句,各章仅改动二字,具有很高的重叠度。各章前二句运用赋法,直接道出诗人心思:如果“子”是真的“惠思”我,就敛衣渡河来看我。诗中所写的溱水和洧水都是当时郑国境内的河流,而且此二河最终汇合一处,因此诗人选择这二河来写可能具有某种象征意义。不论诗人这样说是假意试探还是真心来求,这都无疑是检验对方诚意的一块“试金石”。紧接着诗人便更进一步说,如果你不思念我(暗示的是你不来看我),难道不会有其他人吗?意谓自己并非只有对方一个选择,不必在对方面前放低身段苦苦哀求。其实这种半带威胁口吻的说辞,也是两方交往时用以牵制对方的常手段,不论用在人与人之间还是国与国之间,都可以成立。各章最末句似乎为斥骂之语,比之前的语气显得更加强烈,也许是因为“威胁”失效、谈判崩裂,也许是别有所指、指桑骂槐,这就给读者留下了无尽的想象空间。
全诗都是平铺直叙,未用比兴,然而合理的谋篇布局,使得全诗的情感脉络十分清晰。数次运用假设,使得本诗的情感发展层层递进、环环相扣,读来有种字字珠玑、步步紧逼的气势,具有很强的艺术震撼力。
《褰裳》这首短诗的主旨,从字面意思来看,很像是一位女子因恋人不来看望她而生出嗔怨之心,这也是大多数现代学者持有的观点。《毛诗序》解诗则一贯与历史、政治关联起来,认为这首诗写的是“狂童恣行,国人思大国之正己也”,即是说郑国公子突僭越礼法和太子忽争位,国人希望得到大国公正的裁决。在这种观点下,本诗中所写的内容又变为郑国与“大国”的关系,可以说这也是一种别有意趣的解读。
本诗共分二章,每章五句,各章仅改动二字,具有很高的重叠度。各章前二句运用赋法,直接道出诗人心思:如果“子”是真的“惠思”我,就敛衣渡河来看我。诗中所写的溱水和洧水都是当时郑国境内的河流,而且此二河最终汇合一处,因此诗人选择这二河来写可能具有某种象征意义。不论诗人这样说是假意试探还是真心来求,这都无疑是检验对方诚意的一块“试金石”。紧接着诗人便更进一步说,如果你不思念我(暗示的是你不来看我),难道不会有其他人吗?意谓自己并非只有对方一个选择,不必在对方面前放低身段苦苦哀求。其实这种半带威胁口吻的说辞,也是两方交往时用以牵制对方的常手段,不论用在人与人之间还是国与国之间,都可以成立。各章最末句似乎为斥骂之语,比之前的语气显得更加强烈,也许是因为“威胁”失效、谈判崩裂,也许是别有所指、指桑骂槐,这就给读者留下了无尽的想象空间。
全诗都是平铺直叙,未用比兴,然而合理的谋篇布局,使得全诗的情感脉络十分清晰。数次运用假设,使得本诗的情感发展层层递进、环环相扣,读来有种字字珠玑、步步紧逼的气势,具有很强的艺术震撼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