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经

野有死麕

所属分类:国风·召南

野有死麕,白茅包之。有女怀春,吉士诱之。
林有朴樕,野有死鹿。白茅纯束,有女如玉。
舒而脱脱兮!无感我帨兮!无使尨也吠!

【注释】

麇〔jūn〕:獐,小型鹿科动物之一,比鹿小,无角,尾短。
白茅:多年生草本,花穗上密生白色柔毛,古代常用以包裹祭品及分封诸侯。
怀春:比喻少女思念婚嫁。
吉士:男子美称。
朴樕〔pò sù〕:丛木,小树。
纯〔tún〕束:缠束,包裹。纯,通“屯”,积聚,一说为“稇”的假借。
脱脱〔duì duì〕:舒缓貌。
感〔hàn〕:通“撼”,摇动。
帨〔shuì〕:佩巾,古代女子出嫁时母亲所授,用以擦拭不洁。
尨〔máng〕:多毛的狗。

【翻译】

野地里有只死獐,用白茅将它包起来。有位少女怀春思嫁,男子前来引诱于她。树林中有灌木丛,野地里有只死鹿。用白茅将它捆起来,献给如玉的少女。舒缓而又安然啊!不要碰到我的佩巾,不要使多毛的狗吠。

【解读】

《野有死麇》这首诗,历来有着多种不同的解读,主要的观点有以下三种:第一种是“厌恶无礼”说,以《毛诗序》为代表,其中说:“天下大乱,强暴相陵,遂成淫风。被文王之化,虽当乱世,犹恶无礼也。”郑玄《笺注》对此作了进一步发挥,认为此诗描述的是一位女子对一位男子不以礼法胁迫成婚的行为的厌恶之情。欧阳修《诗本义》则认为此诗反映的是“纣时男女淫奔以成风俗”,表达了对男女不以礼法自由结合的鞭挞,此一观点也得到朱熹、王柏等人的支持。

第二种是“拒招隐”说,以清代方玉润《诗经原始》为代表。他对传统的“恶无礼”“淫诗”诸说提出批驳,认为此诗以“如玉女子”喻隐逸之士,以“吉士”喻求贤者,表明纵然求贤者不断相“诱”,力请隐者出山,隐者仍不为所动,拒绝出仕。这种观点,不失为解读《诗经》的一个新奇视角。

第三种是“情诗”说,以清代姚际恒《诗经通论》为代表,近当代学者亦多持此观点,认为此诗反映的是上古时期山野之民及时缔结婚姻之事。女子怀春,男子相诱,言其婚恋及时;吉士,玉女,言其身份相当。男子应为猎人,将其猎物“麇”和“鹿”以白茅捆扎,作为求亲之礼,反映了上古时期的一种婚俗。最后一章写的是“定情之夕”,女子叮嘱男子不要过于心急,要“舒而脱脱”,从容而为;并接连使用叹句加重语气,让其不要“感帨”,莫使“尨吠”,表现了先民真挚、率性、淳朴的婚恋观念。

本诗共分三章,前两章联系较为密切,第三章结构相对独立。用语朴实自然,精当贴切,寥寥数语间就包含着几个不同意象,且文末口语化的词句吟咏起来极具韵律感,不觉就如同回到了那个数千年前质朴无华的时代。
如果看累了,收藏一下本页面,下次接着看。
您的名字
您的邮箱
您的站点
验证:   7 x 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