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
allen 2005-03-08 281 0 0 0 0

所属分类:国风·鄘风

爰采唐矣?沬之乡矣。云谁之思?美孟姜矣。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宫,送我乎淇之上矣。
爰采麦矣?沬之北矣。云谁之思?美孟弋矣。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宫,送我乎淇之上矣。
爰采葑矣?沬之东矣。云谁之思?美孟庸矣。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宫,送我乎淇之上矣。

【注释】

爰〔yuán〕:于何,在哪里。
唐:菟丝子,一年生寄生蔓草,秋初开小花,子实可入药。一说同“棠”,梨的一种。
沬:春秋时卫国邑名,在今河南淇县。
乡:郊野。
孟姜:春秋时齐为姜姓,故齐君长女称孟姜。孟,泛指长子或长女。姜,与后文“弋”“庸”皆贵族姓。
期:约会,约定。
桑中:桑树林中,一说卫国沬邑地名。
要〔yāo〕:同“邀”,邀请,邀约。
上宫:楼阁,一说卫国沬邑地名。
淇:淇水,源出今河南淇山,流入卫河。
葑〔fēng〕:又名蔓菁、芜菁,前已详注。

【翻译】

在哪里采摘菟丝子?就在沬邑的乡野中。心中思念的是谁?是那美丽的姜家长女。她约我去桑树林中,邀我至楼阁之上,送我到淇水之畔。在哪里采摘麦子?就在沫邑的北面。心中思念的是谁?是那美丽的弋家长女。她约我去桑树林中,邀我至楼阁之上,送我到淇水之畔。在哪里采摘蔓菁?就在沫邑的东面。心中思念的是谁?是那美丽的庸家长女。她约我去桑树林中,邀我至楼阁之上,送我到淇水之畔。

【解读】

关于《桑中》这首诗的主旨,古今学者的理解存在分歧。《毛诗序》言:“卫之公室淫乱,男女相奔,至于世族在位,相窃妻妾,期于幽远。政散民流,而不可止。”认为此诗是对卫国世族男女“淫奔”之风的讽刺,朱熹等人亦持此说,且考出姜、弋、庸为当时贵族姓氏,以作证明。近当代学者一般认为这是一首表现男女相悦的爱情诗。

全诗共分三章,每章七句,皆采用叠章手法,各章只有三字变动,保持了结构上的高度一致性。各章均是以采摘植物起兴,这是《诗经》中极为常见的手法,也是当时社会生活的真实写照。此后诗人以自问自答一般的形式,指出其思念的对象——孟姜、孟弋、孟庸,且在其前都加上一“美”字形容其姣好容颜。“孟”是兄弟姊妹中排行最大之人,此处也就指长女。由于诗人在后文所写的与女子约会的地点均是“桑中”和“上宫”,且送别地点都是“淇之上”,也有学者认为此三女实为一人,诗人为避免重复所以各变动一字。而如果以“淫奔”之说来看,说是三女也有可能,且姜、弋、庸本为不同姓氏,以此指代同一人,似与理有悖。

此诗用语晓畅,结构工整,音韵圆转,读来朗朗上口。且诗人善用设问,一问一答之间,思念的悠长与幽会的愉悦流溢笔端,不绝如缕。抛开对诗歌褒贬不一的解读,仅仅从其文学艺术的角度欣赏,也是极有价值和借鉴意义的。

Tag: 诗歌 古诗
返回首页   ·   返回[诗经]   ·   前一个   ·   下一个
相关内容
兔罝 2005-03-08 
泽陂 2005-03-08 
殷其雷 2005-03-08 
月出 2005-03-08 
菁菁者莪 2005-03-08 
遵大路 2005-03-08 
2005-03-08 
小雅·谷风之什 2022-06-19 
有客 2005-03-08 
卷阿 2005-03-08 
长发 2005-03-08 
羔裘 2005-03-08 
采菽 2005-03-08 
考槃 2005-03-08 
蝃蝀 2005-03-08 
北风 2005-03-08 
扬之水 2005-03-08 
2005-03-08 
羔羊 2005-03-08 
伐柯 2005-03-08 
欢迎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名字
您的邮箱
您的站点
验证:   7 x 10 =

【选择设置(可以不操作)】
内容样式
返回首页     ·   返回[诗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