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一下科举考试过程和制度(主要是明朝制度)
...
考前身份:童生
考试:------院试------州县举行------
考试后名称:秀才(共六等,高等的才能叫秀才,一、二等叫录科,有资格去参加更高一级的考试)。
待遇:脱离平民,免除一人的徭役,见到县长大人可以不下跪,但还不是官
...
参考资格:秀才
考试:------乡试------三年一次,八月举行------
考试后名称:举人(有资格做官员,第一名:解元(三元第一元)
...
参考资格:举人
考试:----会试----京城贡院-----次年二月---------
考试后名称:贡生(取三百人,名为贡生,第一名:会元(三元第二元)
...
参考资格:贡生
考试:----殿试-----皇帝提问(策问)--------
考试后名称:进士(通过的称为进士。
殿试说明:
殿试共有三甲:
一甲三个人,叫 进士及第:分别是状元、榜眼、探花(状元:三元中的第三元)
二甲若干人,叫 赐进士出身。
三甲若干人,叫 赐同进士出身。
-------------------------------------------
什么是连中三元?
有了以上的基础制度知识,就可以来解释什么是三元了!
具体说来就是身兼解元、会元、状元三个称号于一身。
这是真正的高难度动作,必须保证全省考第一,然后在会试中全国考第一,最后殿试里在皇帝心目中也是第一。
这就要求考生光是学问好还不够,必须反应快,长得比较帅,才有可能获得这一称号。
所以要得到这一称号是要有一定运气的,祖坟上岂止是冒青烟,简直是要喷火。
这种人在明朝276年的历史中只出现过一个,此人就是正统年间的商辂,非常厉害。他在历史上有一定地位。
自隋唐开始科举后,获得这一荣誉的只有十三个人,分别是唐朝两人,宋朝六人,金一人,元一人,明二人,清两人。这些人实在是值得我们崇拜的。
要特别说明的是:很多材料记载明朝只有一个连中三元者,这是不对的。
在洪武年间,有安徽人黄观连中三元!
永乐靖难时,黄观为永乐所忌,将其名字从登科录上划去,改第一名为韩克忠,
所以在大多数历史记载中,三元并没有黄观的名字。
在此特为这位忠臣和读书天才正名。
参考来源:https://duy.cc/bm.php?t=VK7IsG8yfc64
...
再画个图更直观一些
童生
|
|--院试(州县举办)
|
秀才(共六等,高等的才能叫秀才,一、二等叫录科,有资格去参加更高一级的考试)
|
|--乡试(省级统考,三年一次,八月举行)
|
举人(第一名:解元,)--------------三元第一元
|
|--会试(京城贡院,次年二月)
|
贡生(第一名:会元,)--------------三元第二元
|
|--殿试(皇帝提问,考生回答,主要是策问)
|
进士(共有三甲,一甲第一名:状元)---三元第三元
|
|
你将会被派任官职(不过不要期望过高,此时分派的官职都不高,你得到的很可能只是一个八品的县丞,离县太爷还远着呢,但不管怎么说,总算是当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