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高公明图知郴州时,有民女苏氏,浣衣于河。河中有巨石,女踞其上。有苔一缕,绿滑可爱,浮水漾动,绕石三匝,女视之心动。既归而娠,腹渐大。母私诘之,女以情告,母不能解。数月,竟举一子。欲寘隘巷,女不忍也,藏诸椟而养之。遂矢志不嫁,以明其不二也。然不夫而孕,终以为羞。儿至七岁,未尝出以见人。儿忽谓母曰:“儿渐长,幽禁何可长也?去之,不为母累。”问所之,曰:“我非人种,行将腾霄昂壑耳。”女泣询归期,答曰:“待母属纩,儿始来。去后,倘有所需,可启藏儿椟索之,必能如愿。”言已,拜母竟去。出而望之,已杳矣。女告母,母大奇之。
女坚守旧志,与母相依,而家益落。偶缺晨炊,仰屋无计。忽忆儿言,往启椟,果得米,赖以举火。由是有求辄应。逾三年,母病卒,一切葬具,皆取给于椟。既葬,女独居三十年,未尝窥户。一日,邻妇乞火者,见其兀坐空闺,语移时始去。居无何,忽见彩云绕女舍,亭亭如盖,中有一人盛服立,审视,则苏女也。回翔久之,渐高不见。邻人共疑之,窥诸其室,见女靓妆凝坐,气则已绝。众以其无归,议为殡殓。忽一少年入,丰姿俊伟,向众申谢。邻人向亦窃知女有子,故不之疑。少年出金葬母,植二桃于墓,乃别而去。数步之外,足下生云,不可复见。后桃结实甘芳,居人谓之“苏仙桃树”,年年华茂,更不衰朽。官是地者,每携实以馈亲友。
【翻译】
高明图公担任郴州知府时,有一位姓苏的女子,在河边洗衣裳。河中有一块大石头,苏女蹲在上面。有一缕水草,翠绿柔滑,十分可爱,在水面浮游荡漾,绕着石头漂了三圈。苏女看了,怦然心动。回去不久,便有了身孕,腹部渐渐隆起。母亲悄悄问她怎么回事,苏女照实说了,母亲迷惑不解。几个月后,苏女竟然生下一个儿子。她本想把孩子扔在小巷里算了,但又于心不忍,就把儿子放在柜子里养着。从此,她发誓决不嫁人,以表明抚养儿子长大成人的心迹。但是,没有出嫁就有身孕始终是种羞耻的事情。所以孩子长到七岁了,还没有出去见过人。一天,儿子忽然对苏女说:“孩儿渐渐长大了,怎么能长时间关在家里呢?让我走吧,不能再拖累母亲了。”苏女问儿子到哪里去,儿子说:“我本来就不是人种,要昂首涧壑,飞上云霄去了。”苏女哭着问他什么时候回来,儿子回答说:“等母亲临终时,我才会回来。我走以后,如果需要什么东西,就打开我藏身的柜子寻找,肯定能得到您想要的东西。”说完,向母亲告别离去了。苏女出门一看,儿子已经杳无踪迹了。苏女告诉母亲,母亲也非常惊奇。
从此,苏女坚守原来的志向,和母亲相依为命,而家境日益败落。偶然一天,做早饭时,米没有了,抬头望天,却无计可施。苏女忽然想起儿子临别时的嘱咐,就去打开柜子,果然得到了白米,做了早饭。从此以后,凡有所求,都能如愿。过了三年,苏女的母亲病故,一切丧葬开支,都从柜中取出。安葬好母亲,苏女独自生活了三十年,从来不出大门。一天,邻家妇人到苏女家来借火,见她独坐在空旷的屋子里,和她谈了一会儿话就离去了。过了不久,邻家妇人忽然看见有彩云在苏女家房中缭绕,好像一张大伞,彩云中站着一位身穿华丽服装的人,仔细一看,原来是苏女。彩云在空中盘桓了许久,越飞越高,便消失不见了。邻居们都很疑惑,到苏女家去窥视,只见苏女盛装打扮,端坐在那里,已经气绝身亡。众人商量,苏女一个亲人都没有,打算出钱替她安葬。忽然,有一个少年从外面进来,长得英俊高大,向众人致谢。邻居们过去也知道苏女有过一个儿子,所以也都不加怀疑。少年出钱安葬了母亲,在墓前种了两株桃树,辞别众人而去。他刚走了几步,脚下就生出彩云,人也就不见了。后来,那两棵桃树开花结果,香甜可口,当地人便称为“苏仙桃树”,桃树年年都长得花繁叶茂,一直不衰不朽。在这里做官的人,常常带些桃子去馈赠亲友。
【点评】
较之《蛰龙》,《苏仙》有着更为广泛的民间传说的基础。就龙生于普通百姓之家又非常孝顺自己的母亲而言,这个故事与流传于山东、黑龙江等地的“秃尾巴老李”的故事,大概是非常相近的传说。
苏氏不嫁而孕;临死时“靓妆凝坐”,彩云绕舍;墓前桃“结实甘芳”,固然非常神奇,但贯穿情节的“藏儿椟”也不容忽视。《聊斋志异》评论家冯镇峦说:“女必有所依,否则志即坚定,茕茕一身,何以能之三十年也?”
Tag: 古典小说 古典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