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
allen 2005-01-22 297 0 0 0 0
【原文】
 
谷神不死①,是谓玄牝(pìn)②。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③。绵绵若存④,用之不勤⑤。
 
【注释】
 
①谷:形容虚空。神:形容不测的变化。
 
②玄牝(pìn):象征深远而看不见的生育万物的总根源,这里用以形容“道”的不可思议的生殖力。牝,生殖。
 
③是谓:这叫作。
 
④绵绵:冥冥无形象,连续不断的样子。
 
⑤不勤:不劳倦,不穷竭。勤,尽。
 
【译文】

虚空不定的变化是永不停歇的,这就是生育万物的神秘莫测的总根源。微妙的生母之门,就是天地生成的根源。它绵绵不绝地存在着,作用无穷无尽。
 
【导读】

老子提出了“谷神”的概念,用“谷”来象征其形状,说明它广大而虚无;用“神”来摹其变化,阐述它变幻无穷。他用“玄牝之门”来比喻“道”,形象地描绘了一个天地万物“生产”于道的画面。
 
【解析】

老子在这一章里继续阐明“道”的特征。他所运用的方法仍是比喻、借代:用“谷”象征道,说明道既是空虚的又是实在的;用“神”比喻道,说明道变幻莫测;用“玄牝之门”比喻道是产生万事万物根源;等等。老子想说明道的作用是无穷无尽的,从时间上而言,道历久不衰,天长地久。从空间上而言,道无处不在,无穷无尽。道孕育着宇宙万物,生生不息。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这里的“谷神不死”是就道而言的,说明道是博大无边、变幻莫测、永恒不灭的。“玄”作为一个概念,在《道德经》中经常出现。它原义是深黑色,有深远、神秘、微妙难测的意思。牝,本义是雌性的兽类动物,这里借喻具有无限造物能力的道。“玄牝”指玄妙的母性,这里指孕育和生养出天地万物的母体。把神秘莫名的“道”喻为雌性动物的生殖器官,形象地表现了无所不能、孕育着万物的道的特性。这种粗拙而简明的表述方法,在《道德经》中多次出现。
 
“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玄牝的门户,是孕育天地、化生万物的根源。它的作用非常大。“玄牝之门”、“天地根”,都用来说明道为产生天地万物的始源。古代也有人把本章的要旨解释为胎息养生之术,认为“天地之门,以吐纳阴阳生死之所气。每至旦,面向午,展两手于膝之上,徐徐按捺百节,口吐浊气,鼻引清气,所以吐故纳新。是蹙气良久,徐徐吐之,仍以左右手上下前后拓。承气之时,意想太平元气,下人毛际,流于五脏,四肢绵受其润,如山纳云,如地受泽,面色光涣,耳目聪明,饮食有味,气力倍加,诸疾去矣。”(《御览方术部》引《修养杂诀》)这是把老子的思想与传统养生术联系起来的解释。这种思考的角度,也不失为对老子学说的一种发挥。
 
“绵绵若存,用之不勤。”它(指道)好像绵绵不绝地存在着,它的功能也永远使用不尽。道无迹可寻,可又无所不在地发挥作用。它先天地而生,亘古长存,像一只看不见的手,化育着自然万物;又像是天地万物的仲裁者,决定着物事、人世的沉浮兴衰。
 
道博大无边、无所不能,又永恒不灭、无迹可寻。它是万物之母、一切之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万物皆循道而白为自作,生生不息。
 
王弼《道德经注》

谷神,谷中央无谷也。无形无影,无逆无违,处卑不动,守静不衰,谷以之成而不见其形,此至物也。处卑守静不可得而名,故谓之玄牝。门,玄牝之所由也。本其所由,与极同体,故谓之“天地之根”也。欲言存邪,则不见其形;欲言亡邪,万物以之生,故“绵绵若存”也。无物不成,用而不劳也,故曰用而不勤也。
 
谷神,山谷两边是山,中间空无。没有形状、没有影子,对什么也不反对、不抵抗,于卑下的地位泰然处之,安静而没有衰颓的时候,谷就是靠这种特性存在,这种特性没有形态,来自一种达到极致的东西,就是道。处于卑微的地位,保持安静的状态,又不能被感官捕捉,而无法为其命名,所以被称之为玄牝。门,是说玄牝的由来。植根于本源,与太极同根,所以叫做天地的根本。说道是存在的,却看不见它的形态;说道是不存在的,万物都遵循它的规则生长、发展,所以说它绵绵不绝地存在而又若有若无。没有东西不能完成,发挥影响却丝毫不劳神费力,所以说作用无穷无尽。
 
苏辙《老子解》

谷至虚而犹有形,谷神则虚而无形也。虚而无形,尚无有生,安有死邪?谓之谷神,言其德也;谓之玄牝,言其功也。牝生万物,而谓之玄焉,言见其生之而不见其所以生也。玄牝之门,言万物自是出也。天地根,言天地自是生也。绵绵,微而不绝也。若存,存而不可见也。能如是,虽终日用之而不劳矣。
 
谷地是空虚的而还是具有形体,谷神则是虚无而没有形态的。虚无而没有形态,连存在都不存在,哪里谈得上灭亡呢?将道称之为谷神,是形容它的品质;管它叫玄牝,是说它安于卑下、雌柔而生成万物的功绩。牝是指生成万物的巨大生殖器,而说它是深黑色的,是形容它虽然生成万物却不知道如何生成的。玄牝的门户,是万物的由来。天地根,是说天地由此生成。绵绵,是形容微弱、模糊却绵延不绝。若有若无,是说道存在但是不能被看见。如果能够像道这样绵延不绝、若有若无,那么就能一直发挥自己对万物的影响与作用却丝毫不劳累。
 
【经典解读】

何为“谷神”,众多学者各有解释。有人认为它是用“道”的特质,来代指“道”的,“谷”指空虚博大,“神”指变幻无穷;用“谷”来象征“道”体的虚状;用“神”来比喻“道”生万物的绵延小绝。“谷神不死”道出了道的特性:空虚广大、变幻无穷,没有穷尽。也有人对“谷神”另有解释,比如南怀瑾先生在《老子他说》中就提到,谷开始就是一般所谓山谷的简称,因为山谷的特殊构造,其中气流涌动,声音回环如有神人居住,古时人们见识浅薄,便依此形成宗教式的神话,塑造了很多莫须有的传说。可以说这种“谷神”和平时常说的“山神”、“河神”相似,老子在这里说谷神,只是借用了其中间空而无物的性质。
 
“玄牝之门”、“天地根”,都用来说明“道”为产生天地万物的始源。“玄牝”一般都被解释为母体生产之门,也有观点认为“玄”即天,“牝”即地,《易经》中即有“天地玄黄”、“牝马地类”之说。故而“玄牝之门”和“天地根”只不过是换了一种说法而已。
 
玄牝产生万物的形容十分形象,其实人类在思索天地产生的时候,经常与母体、生殖相互联系。例如,神话传说中盘古就是产生于个阴阳相交的大蛋中,而后才开辟出了天地万物。无独有偶,心理学大师弗洛依德在论及人与文明的关系时,也使用了类似的描述方法。他把人类的住房分析成是母亲的替代物,说:“子官是第一个住房,人类十有八九还留恋它,因为那里安全舒畅。”
 
人类最原始的本性表现为对母体的依恋,而天地,既大自然就是人类整体的母体。司马迁在《史记屈原列传》中写道:“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这种本性在人类精神需求上,就表现为向往自然,依赖自然的强烈原望。可借现在的现代化进程中人类失去了太多的东西一一无论在物质还是在精神之上。城市的喧器、工业的污染、生态的恶化、都市中巨大的精神压力,都要求人类重新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重新定位人在世间万物中的地位。人类只有依照天地大道行事,遵从自然规律,才能让社会持续发展,越来越繁荣,即“绵绵若存,用之不勤”,这也是老子在两千多年前就已经告诉人们的道理。
 
【哲理引申】

什么才是人生真的追求,也许每一个人都有不同的回答。中国读书人名倾庄于儒家学说:修身、齐家、治因、平天下;立德、立功、立言。他们热夷于入世入仕,以“为往圣继绝学,为天下开太平”为已任。然而,这并非是所有人都向往的生活,功名利禄也不是所有人都汲汲若渴的。《列子》、《庄子》等著作中就讲了很多真正的得道之土,他们或埋名于市井,或隐姓于山川,以清心寡欲为好,以谈泊名利为则。可能他们的名字不为后世所知,但他们真正得到了人生的乐趣,真正做到了老子所谓的“无名、无为”。
 
还有些人,开始积极入世,后来饱经红尘,感悟了人生大道,从此开始追求清净闲适的生活。北宋文学家晁补之在经历宦海沉浮后写了一首《摸鱼.东皋寓居》就很能体现这种思想:
 
买陂塘、旋栽杨柳,依稀淮岸湘浦。东皋嘉雨新痕涨,沙觜鹭来鸥聚。堪爱处,最好是,一川夜月光流渚。无人独舞。任翠幄张天,柔茵藉地,酒尽来能去。
 
青绫被,莫忆金闺故步。儒冠曾把身误。弓刀千骑成何事?荒了邵平瓜圃。君试觑。满青镜、星星鬓影今如许!功名浪语。便似得班超,封候万里,归计恐迟暮。
 
晁补之生性聪敏,有很强的记忆力,他刚懂事就会写文章,王安国一见到他就感到很惊奇。十七岁那年,父亲到杭州做官,他随同前往,于是荟萃了钱塘山川风景人物的秀丽,写成《七述》一书,带去见杭州的通判苏轼。苏轼原先也想有所感赋,读了他的书赞叹说:“我可以搁笔了!”
 
晁补之少熟读四书五经,满怀治世救国的理想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他考中进士,参加了开封府考试和礼部别院的考试,全部都第一。宋神宗看了晁补之的文章后说:“这是深于经术的,可以革除现在的浮藻风气。”他被调为湾少的司户参军、北京国子监教授。宋哲宗元祐初年,晁补之任太学正,李清臣推荐并认为他可任馆阁,皇帝召他面试,他被开为秘书省正字,又迁校书郎。元祐七年(1092年)任著作佐郎。但当时朝廷党争激烈,根本没有供他一展才华的机会。元祐末、绍圣初,宋王朝政局大变,章敦为相,新党复起,乃尽逐元祐相臣,晁补之因与日党苏轼等人关系紧密,受累离开京帅。
 
以后的官宦生涯中,他随着党争形势而起起代伏,如同乱流中的落叶,到处迁徙。最后他看清世事,回家修筑了一座“归来园”以自娱,自号归来了,忘情于仕途,羡慕淘陶渊明的为人。
 
美国著名作家梭罗的《瓦尔登沏》读起来脍炙人口,完全感受不到现代那种喧嚣烦杂的世俗社会,很多人好奇这样的著作是怎么创作出来的。其实梭罗和我们平时想象中的作家大不样,他还是一位环保主义者,是一位关往人类生存状态的生态主义哲学家。1845年7月,梭罗决定开始项为期两年的试验,于是移居到离家乡康科德城不远,优美的瓦尔登湖畔的次生林里,尝试过一种简单的隐居生活。只是这种对自然的拥抱,让他拥有了源源不断的灵感,从而创造出了一部伟大的著作。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人多数人都生活在城市之中,整天面对着钢筋水泥、电子产兄。拥堵的交通、喧嚣钓噪音、紧张的生活节奏压得人们喘不过气来,“现代病”、“城市病”、“职业病”越来越多,成为社会和谐的重大不足。而且,随着城市的扩张,社会本身也川始越来越脱离白然,甚至很多地方城市、现代化和大自然载然对立。在这种环境下,为了社会的叫持续发展,为了人生更加美好,回归大自然,拥抱大白然显得越来越重要。当你被生活中的喧嚣折磨得难以入睡,当你被城市的雾霾熏得头昏脑胀时,不妨去人自然中走走,去那里寻找心灵真正的归宿。


Tag: 老子 道德经
返回首页   ·   返回[道德经]   ·   前一个   ·   下一个
相关内容
第23章 希言自然 2005-01-22 
第33章 自知者明 2005-01-22 
第55章 物壮则老 2005-01-22 
第20章 独异于人 2005-01-22 
第78章 柔之胜刚 2005-01-22 
第22章 圣人抱一 2005-01-22 
第62章 万物之奥 2005-01-22 
第35章 往而不害 2005-01-22 
第80章 小国寡民 2005-01-22 
第65章 善为道者 2005-01-22 
第19章 少私寡欲 2005-01-22 
第68章 不争之德 2005-01-22 
第63章 为大于细 2005-01-22 
第08章 上善若水 2005-01-22 
第69章 哀者胜矣 2005-01-22 
第49章 圣无常心 2005-01-22 
第27章 常善救人 2005-01-22 
第66章 不争之争 2005-01-22 
第52章 天下有始 2005-01-22 
第47章 不为而成 2005-01-22 
欢迎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名字
您的邮箱
您的站点
验证:   91 + 8 =

【选择设置(可以不操作)】
内容样式
返回首页     ·   返回[道德经]   ·   返回顶部  
节点 : 道德经
最新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