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分类:国风·齐风
南山崔崔,雄狐绥绥。鲁道有荡,齐子由归。既曰归止,曷又怀止?
葛屦五两,冠緌双止。鲁道有荡,齐子庸止。既曰庸止,曷又从止?
蓺麻如之何?衡从其亩。取妻如之何?必告父母。既曰告止,曷又鞠止?
析薪如之何?匪斧不克。取妻如之何?匪媒不得。既曰得止,曷又极止?
葛屦五两,冠緌双止。鲁道有荡,齐子庸止。既曰庸止,曷又从止?
蓺麻如之何?衡从其亩。取妻如之何?必告父母。既曰告止,曷又鞠止?
析薪如之何?匪斧不克。取妻如之何?匪媒不得。既曰得止,曷又极止?
【注释】
南山:齐国山名。
崔崔:高峻貌。
绥绥〔suí suí〕:舒缓行走貌,一说独行求偶貌。
鲁道:鲁国境内的道路。
有荡:平坦貌。有,语气助词,无实义。
齐子:齐国的女儿,此指齐襄公的同父异母妹文姜。
由归:出嫁。
止:句末语气词,无实义,后同。
怀:思念。
葛屦〔gé jù〕:用葛草编成的鞋。
五两:谓两只配成一双。五,通“伍”,并列。两,通“緉”,一双。
冠緌〔guān ruí〕:古代公侯礼帽的帽穗緌,帽带的下垂部分。
庸:用,此指出嫁。
从:相从,随从。
蓺:古同“艺”,种植。
衡从〔zòng〕:同“横纵”。
亩:田垅。
鞠〔jū〕:放任,恣纵。
析薪:劈柴。
匪〔fēi〕:假借为“非”。
极:至,此指至齐。一说恣极、放纵无束。
【翻译】
南山山势高峻,雄狐踽踽独行。鲁国道路平坦,齐君女儿出嫁。既然说已出嫁,为何还要思念?葛鞋并列成对,帽穗垂緌成双。鲁国道路平坦,齐君女儿嫁人。既然说已嫁人,为何还要追从?种麻应该如何?田垅纵横耕耘。娶妻应该如何?一定禀告父母。既然说已禀告,为何还要放任?劈柴应该如何?不是斧头不行。娶妻应该如何?没有媒人不成。既然说已成婚,为何还要至齐?
南山:齐国山名。
崔崔:高峻貌。
绥绥〔suí suí〕:舒缓行走貌,一说独行求偶貌。
鲁道:鲁国境内的道路。
有荡:平坦貌。有,语气助词,无实义。
齐子:齐国的女儿,此指齐襄公的同父异母妹文姜。
由归:出嫁。
止:句末语气词,无实义,后同。
怀:思念。
葛屦〔gé jù〕:用葛草编成的鞋。
五两:谓两只配成一双。五,通“伍”,并列。两,通“緉”,一双。
冠緌〔guān ruí〕:古代公侯礼帽的帽穗緌,帽带的下垂部分。
庸:用,此指出嫁。
从:相从,随从。
蓺:古同“艺”,种植。
衡从〔zòng〕:同“横纵”。
亩:田垅。
鞠〔jū〕:放任,恣纵。
析薪:劈柴。
匪〔fēi〕:假借为“非”。
极:至,此指至齐。一说恣极、放纵无束。
【翻译】
南山山势高峻,雄狐踽踽独行。鲁国道路平坦,齐君女儿出嫁。既然说已出嫁,为何还要思念?葛鞋并列成对,帽穗垂緌成双。鲁国道路平坦,齐君女儿嫁人。既然说已嫁人,为何还要追从?种麻应该如何?田垅纵横耕耘。娶妻应该如何?一定禀告父母。既然说已禀告,为何还要放任?劈柴应该如何?不是斧头不行。娶妻应该如何?没有媒人不成。既然说已成婚,为何还要至齐?
【解读】
对于《南山》一诗的主题解读,自《毛诗序》提出“刺襄公也”的说法以来,几乎没有异议。公元前年,鲁桓公娶齐襄公同父异母妹文姜为妻。文姜素与齐襄公有私情,甚至于前年,趁鲁桓公访齐的时机违礼归宁,与齐襄公会面。后来鲁桓公得知实情后斥责文姜,文姜以此告知齐襄公,齐襄公竟然借宴请之机派人谋杀了鲁桓公。此事传出后,各国震惊,齐、鲁两国人民皆以为大耻,齐国大夫对此尤为切齿,于是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了此诗,以讽刺齐襄公荒淫无道的丑行。
本诗共分四章,每章六句,前二章第三句、后二章一三句及各章末二句采用了叠咏句式。首章是以齐国的南山和雄狐起兴的,写雄狐行走之貌用了“绥绥”一词,这与《卫风·有狐》一诗完全相同,暗示了此诗和男女之情有关,学者多认为独行雄狐象征觊觎文姜美色的齐襄公。齐襄公之妹已经出嫁鲁国,襄公却贼心不死,故诗人以“曷又怀止”的反诘予以谴责。第二章以成双成对的葛鞋和帽穗比喻人有常偶,暗讽文姜违背礼法回乡与襄公私合之事,“曷又从止”一句是对文姜丑行的谴责。第三、四两章借种麻、劈柴等生活事宜,说明万事万物的运行都要遵循一定的规则法度,娶妻成家也要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等礼仪规矩,暗讽了鲁桓公作为丈夫,对文姜行为放任恣纵,终究酿成大祸。
本诗句式上主要为四言,后两章杂以五言,部分诗句出现叠韵。全诗兼用赋、比、兴三法,对齐襄公、文姜和鲁桓公三名当事人皆展开了辛辣的批评和讽刺。各章末诗人皆以反诘句总结收束,凸显了本诗的嘲讽鞭挞意味,也使诗歌的结构更加完整。
对于《南山》一诗的主题解读,自《毛诗序》提出“刺襄公也”的说法以来,几乎没有异议。公元前年,鲁桓公娶齐襄公同父异母妹文姜为妻。文姜素与齐襄公有私情,甚至于前年,趁鲁桓公访齐的时机违礼归宁,与齐襄公会面。后来鲁桓公得知实情后斥责文姜,文姜以此告知齐襄公,齐襄公竟然借宴请之机派人谋杀了鲁桓公。此事传出后,各国震惊,齐、鲁两国人民皆以为大耻,齐国大夫对此尤为切齿,于是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了此诗,以讽刺齐襄公荒淫无道的丑行。
本诗共分四章,每章六句,前二章第三句、后二章一三句及各章末二句采用了叠咏句式。首章是以齐国的南山和雄狐起兴的,写雄狐行走之貌用了“绥绥”一词,这与《卫风·有狐》一诗完全相同,暗示了此诗和男女之情有关,学者多认为独行雄狐象征觊觎文姜美色的齐襄公。齐襄公之妹已经出嫁鲁国,襄公却贼心不死,故诗人以“曷又怀止”的反诘予以谴责。第二章以成双成对的葛鞋和帽穗比喻人有常偶,暗讽文姜违背礼法回乡与襄公私合之事,“曷又从止”一句是对文姜丑行的谴责。第三、四两章借种麻、劈柴等生活事宜,说明万事万物的运行都要遵循一定的规则法度,娶妻成家也要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等礼仪规矩,暗讽了鲁桓公作为丈夫,对文姜行为放任恣纵,终究酿成大祸。
本诗句式上主要为四言,后两章杂以五言,部分诗句出现叠韵。全诗兼用赋、比、兴三法,对齐襄公、文姜和鲁桓公三名当事人皆展开了辛辣的批评和讽刺。各章末诗人皆以反诘句总结收束,凸显了本诗的嘲讽鞭挞意味,也使诗歌的结构更加完整。
Tag: 诗歌 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