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分类:国风·卫风
芄兰之支,童子佩觿。虽则佩觿,能不我知。容兮遂兮,垂带悸兮。
芄兰之叶,童子佩韘。虽则佩韘,能不我甲。容兮遂兮,垂带悸兮。
芄兰之叶,童子佩韘。虽则佩韘,能不我甲。容兮遂兮,垂带悸兮。
【注释】
芄〔wán〕兰:又名萝藦,多年生草质藤本,叶长而尖,可入药。
支:“枝”地假借字,枝条。
觿〔xī〕:象骨制成的解绳结的角锥,亦用作成人饰物。
能不我知:怎能不知晓我意?能,岂,难道,一说才能。我知,即“知我”,一说如我所知。
容兮遂兮:容,仪容端严,一说佩刀。遂,安舒貌,一说佩玉。
悸〔jì〕:衣带下垂貌。
韘〔shè〕:古代射箭时戴在拇指上的象牙扳指。
甲:“狎”地假借字,亲昵,亲近。
【翻译】
芄兰抽出枝条,童子佩戴觿饰。虽然佩戴觿饰,难道不知我意?仪容庄严体态安舒,衣带自然向下低垂。芄兰生发叶子,童子佩戴韘饰。虽然佩戴韘饰,难道不亲近我?仪容庄严体态安舒,衣带自然向下低垂。
芄〔wán〕兰:又名萝藦,多年生草质藤本,叶长而尖,可入药。
支:“枝”地假借字,枝条。
觿〔xī〕:象骨制成的解绳结的角锥,亦用作成人饰物。
能不我知:怎能不知晓我意?能,岂,难道,一说才能。我知,即“知我”,一说如我所知。
容兮遂兮:容,仪容端严,一说佩刀。遂,安舒貌,一说佩玉。
悸〔jì〕:衣带下垂貌。
韘〔shè〕:古代射箭时戴在拇指上的象牙扳指。
甲:“狎”地假借字,亲昵,亲近。
【翻译】
芄兰抽出枝条,童子佩戴觿饰。虽然佩戴觿饰,难道不知我意?仪容庄严体态安舒,衣带自然向下低垂。芄兰生发叶子,童子佩戴韘饰。虽然佩戴韘饰,难道不亲近我?仪容庄严体态安舒,衣带自然向下低垂。
【解读】
关于《芄兰》这首诗的主旨,历来学者分歧极多。《毛诗序》认为是卫国大夫对卫惠公“骄而无礼”的讽刺,民初徐绍桢却提出截然相反的观点,认为是卫国大夫对卫惠公“以童子而佩成人之觽,行国君之礼”的赞美。此外,还有“叹卫国失小学之教”说、“刺霍叔助武庚作乱”说、“刺童子早婚”说,及今人多持的“女子嗔怨恋人”说等。
本诗仅有两章,每章六句,皆用叠咏结构。各章首句都用芄兰枝叶起兴,因芄兰荚实为锥形,近似觿佩,因此自然引出了后文童子“佩觿”和“佩韘”的描写。觿和韘在古代本是成人饰物,此处却由“童子”佩戴,难免有僭越礼法之嫌,因此各章前两句都含有诗人的暗讽之意。其后一句运用顶真,引出诗人两度反诘,以佩饰之盛美反衬童子之少德,极尽揶揄嘲谑之意。末二句两章完全重复,描摹的是童子端严安舒的仪容,乃正话反说,笑里藏刀,增强了全诗的讽刺效果。
全诗高度复沓,只易三字,就将诗人的内心情感层层推进,表露无遗。清代牛运震在《诗志》中点评此诗“诗情妙甚”,且认为“能不我知”“能不我甲”二句已点明全诗讽刺之旨,而末二句咏叹使讥讽之意更加深长,诚如其言。
关于《芄兰》这首诗的主旨,历来学者分歧极多。《毛诗序》认为是卫国大夫对卫惠公“骄而无礼”的讽刺,民初徐绍桢却提出截然相反的观点,认为是卫国大夫对卫惠公“以童子而佩成人之觽,行国君之礼”的赞美。此外,还有“叹卫国失小学之教”说、“刺霍叔助武庚作乱”说、“刺童子早婚”说,及今人多持的“女子嗔怨恋人”说等。
本诗仅有两章,每章六句,皆用叠咏结构。各章首句都用芄兰枝叶起兴,因芄兰荚实为锥形,近似觿佩,因此自然引出了后文童子“佩觿”和“佩韘”的描写。觿和韘在古代本是成人饰物,此处却由“童子”佩戴,难免有僭越礼法之嫌,因此各章前两句都含有诗人的暗讽之意。其后一句运用顶真,引出诗人两度反诘,以佩饰之盛美反衬童子之少德,极尽揶揄嘲谑之意。末二句两章完全重复,描摹的是童子端严安舒的仪容,乃正话反说,笑里藏刀,增强了全诗的讽刺效果。
全诗高度复沓,只易三字,就将诗人的内心情感层层推进,表露无遗。清代牛运震在《诗志》中点评此诗“诗情妙甚”,且认为“能不我知”“能不我甲”二句已点明全诗讽刺之旨,而末二句咏叹使讥讽之意更加深长,诚如其言。
Tag: 诗歌 古诗